百子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初心强四力助发展丰收村里话丰收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这是我们丰收村生产的纸巾,价格实惠品质好,欢迎老乡们选购……”今年11月,为了给村里的产品拓展销路,平昌县得胜镇丰收村党总支书记刘云带着村两委成员,走进通江县开展了两场“得胜纸厂产品推荐会”活动,销售额达5万余元。

“村支书带头卖货,好样的!”“村里也开办了企业,我们的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刘云带货的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后,收获了不少网友点赞和好评。

村里有纸厂,肉牛、鹅等养殖产业齐头并进,水果产业红红火火……如今的丰收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在多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穷山村。本期,请跟随记者一起走进丰收村,一探其“丰收”秘诀。

整合撂荒地,丰收村建起了水果园区

村里办纸厂

村干部带头找销路

“本地的产品,肯定要支持了。”11月29日中午,在得胜纸厂,得胜镇居民许荣双一次性购买了包餐巾纸。

和许荣双一样,不少周边村民都是纸厂的老顾客。“反正用完了就来买,每年至少来两三次,价格实惠质量不错,认定他们家的纸了!”许荣双笑着说。

走进纸厂车间,环境明亮整洁,全套智能化设备正有序运转,各项工序一气呵成。在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屏幕上跳跃的数字,这个“智库大脑”在幕后指挥调度,确保流水线安全高效运转。

为了拓展村里的纸厂产品销路,村党总支书记刘云当起了“促销员”

随着一道道流水线完工,一张张从机器中“吐”出来的纸变成了一袋袋包装好的纸巾被运往仓库存放,不久后将随着订单发往各地。

得胜纸厂成立于年5月,经营范围包括纸制品分装及销售。“目前日均产量件以上,上半年已经突破5万件,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得胜纸厂总经理段青松介绍。

为何会将纸厂建在丰收村?年,段青松决定返乡创业开办纸厂,就在他四处打探选址建厂时,丰收村村支书刘云得知消息后主动找上了他,“你租地建厂成本太高了,不划算!我们村就有闲置的厂房,租了很快就能进设备投产。”两人一拍即合,纸厂迅速落地丰收村并投产。

今年4月,丰收村村集体经济投入20万元,成为了纸厂的股东。“以后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以分红2.2万元,村民们也多了一份收入。”刘云说。为了帮村里的纸厂打响名气、拓宽销路,刘云便带着村两委成员前往通江,在人流密集地推广纸厂的产品。“我们销售出去的产品有提成,但这个提成我们村干部不得一分,全部存入村集体账户。”刘云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会陆续前往巴州、南江、恩阳等区县,继续推销村里的纸品,“我们要争取让巴中乃至全省人都知道我们村能造出实惠优质的纸品,不断拓宽销路。”

村里的纸厂

建好家门口“每一公里”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纸厂只是丰收村众多产业当中的一项,但在年以前,丰收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完成蜕变?丰收村有自己的致富密码。

曾经,因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丰收村村民多以传统种植业或外出打工为生。村里缺乏产业支撑,各类基础设施落后,村容风貌无从谈起,乡村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年以前,丰收村的村道路全是泥巴路,一米水泥路都没得。”那时,刘云刚从部队退伍回到老家,在得胜镇街道做建材生意,一个下雨天,他骑着摩托车回丰收村办事,原本崎岖的山路因大雨变得泥泞不堪,一路上小心驾驶的他还是在摔倒了。“车和人都飞出去几米远,痛得我在地上喘了几分钟才爬起来。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太大了。”刘云说,在那之前,镇党委和村里的老支书一直在找他谈话,希望由他接任村支书职务,但他一直没有同意。“但这次事故,让我下定决心回到村里,帮着父老乡亲一起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刘云说。

纸厂的工人都是丰收村的村民

刘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钱从哪里来?除了向上级部门申请争取公路建设指标,刘云记录下从村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信息,挨个打电话或者登门拜访“化缘”,“这时候还要啥面子嘛,就挨个找他们捐钱。但大家一听说老家要修路,都很支持,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3个多月时间一共筹集了近百万元。”

年,丰收村修建了第一条7公里长的水泥路。“凑齐一部分钱就修路,每次修建几公里。”如今,全长28公里的水泥路贯通全村,丰收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为现实。

路通了,新居、广场、健身设备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12名成功人士返乡

“新农人”反哺家乡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村集体的带动示范作用,不少村民看到了在家乡发展的希望,纷纷选择返乡创业。

年,村民冷茂林带着多年的积蓄回到家乡,在村里流转亩土地发展柑橘、樱桃、脆李等水果种植。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管护,这些水果逐渐成熟上市,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产业也带动了村民在园区务工就业,平均每天用工15人。村民陈兰文就是其中之一,除将自己家1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冷茂林,每当园区需要人手管护时,陈兰文就去务工,一个月有0多元的收入。

年以来,丰收村共招引12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花椒、水果等特色产业千余亩,带动多户村民就近务工。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子里许多像陈兰文一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陈兰文说。

一个个农业项目落地生根,一片片特色产业开花结果,一条条产业链发展惠民路让村民鼓起“钱袋子”。丰收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通过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转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村民增收。

年,丰收村一举摘下了贫困帽。

大鹅满园跑

牛哞鹅唱歌

奏响“丰收乐”

“脱贫后,我们抓住平昌发展巴山肉牛的机遇,通过入股肉牛养殖场引进肉牛30多头,由村委会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养殖。并发动村民散养,带动村里的肉牛产业发展。”刘云介绍,丰收村还盘活了闲置的30多口塘库、3套厂房等资产,将其出租给业主获得收入。

今年初,刘云招引了一名来自南充企业家,租下了村里的厂房成立了巴中市农博农业科技公司,发展养鹅产业。该企业采用“借鹅还鹅”模式,即由该企业为养殖户发放幼鹅并提供技术支持,待鹅可出栏后由该企业统一回收,养殖户也可自行销售。“公司每年会按照养殖数量给村集体经济分成,只要产业发展得好,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保障。”刘云说。

走进丰收村养鹅示范户——军华养殖农场内,几千羽白鹅正悠闲啄食,农场负责人正忙着清理鹅粪。“有规模才有赚头,有公司保底回收,也不担心销路,比种庄稼有盼头。”养殖场负责人说。

目前,养鹅成为了丰收村的重点产业之一。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当地10多户村民参与养殖,预计全村今年大鹅饲养量约2万羽。

如今的丰收村,广袤的田野里,油菜、小麦长势喜人,柚子、爱媛等水果挂满枝头;一个个养殖场内,牛羊猪欢快地甩着尾巴,鸡鸭鹅“和乐”,承载着增收的希望……丰收村,真正实现了全面大丰收。

眼下,背靠“大树”的丰收村的未来可期。作为省农科院挂包联系的丰收村,村里的产业发展得到了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不仅安排农行专家定期入村指导种养殖技术,还有来自省农科院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永航,随时将村里面临的困境向原单位汇报请求支招。“今年省农科院给村里资助买了一批幼鹅,还购买了纸厂的产品,特别是技术指导,确实帮到了实处。”刘云说,村里有一片亩的土地已经整理好了,来年开春,省农科院将派专家团队来村里进行大春作物育种,届时,将进一步带动农业发展。

村容村貌展新颜

文明新风拂乡间

物质丰富了,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也要跟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在丰收村村委会,村规民约张贴在宣传栏的显眼位置,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村规民约清晰明了,一纸“约定”涵养文明乡风,让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章可循。

“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困难,都摆在台面上,敞开了说,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群众事,群众议,共同解决。在刘云的牵头组织下,丰收村搭建了“有事来协商+村民说事会”平台,建立了7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