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与会者碳消耗,这场会议将实现碳 [复制链接]

1#
苏孜阿甫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baidianfenganli/m/4498.html

“会议全天共产生厨余垃圾0.25公斤;可回收垃圾1.71公斤;不可回收垃圾0.07公斤……”近日,由亚洲可持续发展支持网络和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的“以可持续设计推动循环经济应用”主题研讨会在广州举办,与往年一样,本次研讨会对现场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并换算与会者者使用交通工具往返研讨会产生的碳消耗,已实现在未来项目及活动中,实现本次活动的碳中和。

今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频频成为热词。

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设计师能做什么?“原本能够使用万可小时的白炽灯,被生产商们把额定照明时间控制在0个小时,以此来促进消费,这就被称作‘设计报废’。”在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教育及设计项目经理范川眼中,现代社会中,正如限制“白炽灯额定照明时间”影响消费习惯一样,很多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所以上游的设计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设计可以在最初阶段就消除废弃物和污染,她举例,从海带中提取出的可食用物质制成的酱料包装,已经在很多地方取代了番茄酱的塑料包装。

易兴环保创始人方堃莉从年开始,就将“废弃物可持续应用”技术付诸实践。她表示,废弃物,通过有效分解再造,可以演变成生活中再利用的资源。简简单单一个塑料饮料瓶,通过有效回收再造,90%可实现可循环利用。“个瓶子,就可以1吨PET纱线,节约4.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0.05吨石油,比常规生产树脂纤维节省能源近80%。”

可持续设计、循环经济的推广需要从青年人群体开始普及,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何夏昀认为,现阶段,广州的高校有一系列以可持续为主题的选题供青年学生选择,通过探讨性、实验性的教学模式,让青年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的生产方式,进行反思、批判,进而实现参与、改变。

“从整体教学成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愿意进行尝试,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检讨。”何夏昀发现,青年学生还会把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进行青年化、娱乐化、简便化“改造”,演化出适合新生一代的生活方式。

作为未来消费的主力,青年消费者对于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消费又有怎样的看法?商道纵横已经联合相关媒体机构,连续三年发布了《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越年轻的群体,对于可持续消费、绿色产品、循环经济的接受程度越高。”商道纵横合伙人冯雨露介绍,与此同时,包括年轻群体、文化程度高的中产阶级,也更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产品溢价。

冯雨露认为,年轻人更注重通过消费等与社会发生关联的行为,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希望通过“我买什么,我参与什么、我支持什么”,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体现年轻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年轻人认为循环经济是做了减法的质感生活。他们不希望通过减少生活品质的做法,来支持绿色环保,而是需要一增加生活质感的方式,来支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消费。”

计算与会者“碳消耗”,会议将实现“碳中和”

据亚洲环保创新论坛秘书长冯晓介绍,亚洲环保创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该论坛一直坚持绿色会议主张,会议期间不提供瓶装饮用水,也不提供纸质会议资料,倡导与会者自带水杯,并在现场设立垃圾分类指引,并在活动结束后对分类垃圾进行称重和公示。据了解,经活动后统计,研讨会全天共产生厨余垃圾0.25公斤,主要为泡水之后的柠檬片等;可回收垃圾1.71公斤,主要包括茶歇奶冻的小玻璃瓶,部分参与者自带饮料瓶,物料包装纸箱等;不可回收0.07公斤,包括用过的餐巾纸等。

此外,研讨会还统计了与会者往返交通方式及对应公里数,换算出相应的碳消耗。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收集到参会者的交通碳消耗数据,核算之后将在后续项目中实现对本次活动产生碳消耗的碳中和。”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杨耀烨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钱佳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